在日常的银行工作操作中,由于前期假流水事件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部分银行从业者对资金流水产生了过度的怀疑态度,一旦看到流水,往往先入为主地以“造假”进行判断。但实际上,存在即为合理。即使是伪造的流水,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依托真实的流水结构,通过夸大、修改、掩饰等手段来试图蒙混过关。因此,只要我们能够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入手,就能够较为准确地甄别流水的真伪。
(一)从交易习惯分析
任何一家公司在进行资金划转时,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可谓是“有理有据”。对于小微型客户来说,虽然业务规模相对较小,但在其资金流水中依然能够体现出与交易对手之间的基本交易往来习惯。而且,在某一特定阶段,其交易对手所处的行业也通常相对稳定。例如,某银行风险经理在走访服装生产企业时,发现该服装加工企业属于典型的“两头在外”企业,其主要的交易对手基本是国外的布料供应商和服装采购商,资金流水反映出与这些对手之间相对固定的交易模式和频率。但通过长期的走访对比发现,企业的交易对手数量虽然稳步增加,但交易量却始终没有能够实现扩大,而且在一年内前五大采购商竟都进行了更换,这与服装生产企业签署长协合同的特点并不相符。在核实流水真实性的基础上,银行通过检查发现该企业由于生产和设计能力下降已经丧失了多个品牌的代工订单,导致企业只能依靠零单维持生产。
(二)从交易量分析
对于单一客户,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交易量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生产类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对稳定,其资金交易量通常与产品生产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可以相互佐证。以汽车制造企业为例,其每月的原材料采购资金支出应该与汽车的生产数量相匹配,如果资金交易量出现异常波动,而产品生产量却没有相应的变化,那么就可能存在问题。同理,金融机构在走访汽车经销商时,会发现经销商的销售主要来源于整车的销售,但利润更多的源于增值服务。所以经营多年的经销商与新加盟经销商在交易量上和利润构成商也会有明显区别,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从基本逻辑出发进行深入分析。
(三)从交易时间分析
交易时间是指资金流水记录发生的具体时间。从正常的工作时间规律来看,企业的资金流水记录应该主要集中在工作日。因为在工作日,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处于正常运转状态,资金往来也较为频繁。然而,如果在资金流水中发现大量发生在凌晨、周末或者传统节假日的资金流水记录,就需要仔细核对企业是否存在国际贸易等特殊情况,导致交易时间与国内的工作时间存在差异。如某银行再对一家与欧洲客户有大量业务往来的企业调查时发现,企业虽然主要客户均为欧洲客户,但提供给银行的交易流水中,银行流水中的结汇记录非常有限,那么这份资金流水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很可能存在人为编造的痕迹。
(四)从交易项目分析
对于规范经营的企业来说,在其资金流水中,一些固定的交易项目是必然会出现的,如职工工资、水电费、税费、银行工本费和贷款利息等。这些项目通常会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如月度或季度,在流水中有所体现。如果在某一阶段,按照正常的固定频次,这些项目中任意一项均未出现,而且企业的经营状况并没有明显的异常变化,那么这份流水的真实性就值得商榷。